閱讀筆記–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 第七章 創新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這本書第7章 創新 重點筆記整理

這個章節講了許多關於創新的想法,將裡面看到的重點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MY重點:

他的創意發想方式是吸取其它戲劇已經成功的傳統元素, 然後用新方法結合在一起, 創意人士都用過這一招。

2013年的《科學》期刊寫道:「不論是在人文領域、科學領域、或是在商業創新領域,混合原有的元素是新點子的源頭。」

「新點子的元素通常來自已知的知識」

有創意的論文會用沒人想過的方法,用傳統概念來回答問題。

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理論,通常奠基於前人的努力,不過組合方式相當不尋常。

IDEO最成功的設計,來自「結合不同產業原本就知道的事」。

烏濟教授表示 : 「很多我們覺得創意過人的人士,其實是知識的中介者,他們知道如何把不同產業、不同族群的知識帶到其它地方。他們看過很多人士在不同情境下解決相同問題,知道點子怎麼運用最有效。」

點子最有「創意」的經理,特別擅長把公司某部門提出的概念,向其他部門的員工解釋。

《西城故事》把原創與傳統元素成功結合在一起,帶給觀眾新東西,就此成為史上最受歡迎、影響力最大的音樂劇。

MY心得 :

現在一直在講的跨領域創新,跨領域人才其核心精神跟IDEO一樣,所以要有創新的想法,至少懂兩個以上不同的領域,從裡面找出關聯性、互補性。


MY重點:

羅賓實在製作《西城故事》時也要其他人把自己的人生體驗放進故事。豐田生產方式讓員工發揮自己的創意,迪士尼則是要大家把內心的情感寫進動畫人物的對話,讓夢幻王國的故事感覺像是真實情境。

我們一般不會拿內心情感當作創作素材,然而如果要傳遞心得,要真實,要避開被用到爛的東西,就得找出自己的感受。

賈伯斯1996年說過:「如果問創意人士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會有點內疚,因為不是他們辦到,他們只是看到某樣東西,然後拿過來用。他們自然而然運用,有辦法連結過去的經驗,接著整合成新東西。創業人士之所以有辦法新舊結合,是因為他們的經驗比別人豐富,比任何人都還要常想著自己的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點子經常出現在情緒大爆發的時刻。現實不順利、驚慌或沮喪的情緒迫使我們把舊概念應用在新情境時,更可能發明出隱藏在個人經驗裡的好東西。

MY心得:

這邊聯想到一個名詞-情感設計 ,在閱讀這個段落時,作者要表達的應該是合乎人情的同理心,我們如何在自己的軀殼中多得到一些同理心呢? 


MY重點:

哈佛商學院創意心理學家佛朗西斯·吉諾(Francesca Gino)表示 : 「張力可以帶來更多創意,因為意見不合會帶來不同的思考,我們被迫從別人的觀點看到新東西。然而當大問題已經解決,緊張的氣氛消失,每個人又開始用同樣的觀點看事情,思考方式會趨於一致,忘記自已原本的看法。」

MY心得 :

這段話讓我聯想到兩個故事

記得以前聽過一個故事,動物園裡面養了一隻老虎整天懶洋洋的,後來動物園長又引進一隻新的老虎,這隻懶洋洋的老虎開始有了假想敵,開始活躍起來了。

聽過趨勢創辦人張明正的一個演講,他提到台灣養鰻業最大的出口國是日本, 可是這些鰻魚運到日本後,原本在台灣活蹦亂跳,到了日本就死掉了,也就不新鮮了,於是養鰻業者想到一個方法,在每個裝鰻魚的箱子裡面放一隻螃蟹, 結果裡面有放螃蟹的鰻魚運到日本後還是活蹦亂跳。

這兩個故事都在強調外部刺激的重要性, 但是我們要在團隊中如何適時的引入外部刺激讓團隊保有活力?
這本書裡面舉的《冰雪奇緣》案例使用職務調動的方式, 讓編劇上來當導演。


MY重點:

大自然讓地貌多元的方法,靠的是偶爾來點干擾,例如讓大樹倒下,或是偶爾來場風暴,暫時擾亂生物生長的環境。不過這種干擾不能太小或是太大,得剛剛好。柯內爾告訴我:「關鍵在於必須有中等的外界干擾。」

最強大的點子生根之後,有時會澈底趕跑競爭者,不再有其他可能性,所以倘若要激發創意的話,最好就是擾亂一下事情,照進一點日光。

MY心得:

這個段落使用大自然生態來做比喻,很妙! 這個干擾在團隊中是要用外部干擾還是內部干擾呢? 最強大的點子這一句讓我想到當年iPhone橫空出世的盛況,後來Android急起直追,這對iPhone的開發團隊不是一件壞事,這個外部干擾也讓iPhone不斷地進步。


MY重點:

發想創意的流程的確有跡可循,我們可以靠著提供適合的環境醞釀出創意,例如用新方法混合舊點子比較可能蹦出創意。觀點不同、有新意的人聚在一起,也比較容易激盪出創意。

有三件事可以增加發想過程的生產力。

  1. 我們的個人經驗是寶庫,留意什麼事讓自己有什麼感受,將可醞釀出心得。
  2. 要和驚慌與壓力當好朋友。「絕境帶來的創意」很重要,焦慮迫使我們用新觀點看舊點子,用過去成功的做法解決新鮮問題,想不出點子的痛苦,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
  3. 不要忘了創意有了突破之後,開心之餘,我們也會再也看不到其他可能性,因此得和自己創作保持一點距離。少了自我批判與緊張氣氛,我們就會開始墨守成規。
    有幾種做法
    一 批判自己的成就
    二 逼自己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再看一遍事情
    三 改變團隊的權力平衡
    四 把權力交到別人手上。

我們全部都有創意需要的人生體驗與工具,只要我們願意擁抱壓力帶來的破壞與變化,試著用新觀點看舊點子,每一個人都能找到新的創意連結。

所謂的創意,就是解決問題。

創意不是魔法,有魔法的人,只不過是特別留心問題的本質以及前人的做法。

MY心得:

這個段落聯想到在讀書會導入ORID除了可以聚焦討論, 其中的R-Reflective會經常去提醒自己對於看到的文字、客觀的事實所產生情緒上的反應,這件事剛好也呼應作者一直強調的-留意什麼事讓自己有什麼感受。所以經常做ORID練習是可以增加創意能力的思維。

 

如果對這本書的內容有興趣,也希望找一起讀這本書的朋友互相討論激發出更多的想法,歡迎來報名這本書的精實雲端讀書會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探索更多來自 Soft & Share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