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給每個人的產品管理心智模型

筆記摘要

心智模型是個人累積的經驗, 幫助做更快更好的決策。 根據  Pareto 原則,80% 的成果來自 20% 的努力。

在產品管理,我們也希望能做對那能產出 80% 的 20%,以下是作者由職涯中累積的經驗整理出一些他認為有用的心智模型( 他強調這不是檢核表,而是工具,且相信你還能發現更多),幫助你在發展產品以及產品的生命週期中多方面探索與決策。

這裡的心智模型可在以下三階段運用:

  1. 找出投資方案
  2. 設計與規劃範疇
  3. 建置、迭代、營運既有產品

找出投資方案

1. 投資回報

講到投資回報大多想到的都是投一塊錢回報多少錢的概念。 但仔細想想,產品開發的投入是時間、錢、人力, 你應該考慮如何最大化這些資源的應用,做出對客戶最有影響力的產品。

2. 出貨時間的價值

早點出貨對客戶的價值總是比晚點出貨高。當考慮你要建構哪些產品功能時,你不應該只考慮這些功能有多好,且要考慮多快能送到客戶手中的時間。 也就是說你要能夠將對客戶最有價值的功能盡快建構好送到客戶的手中

3. 斷定價值的時間長度

接續上一個心智模型,當你在問對客戶的價值,要先決定是要 1 年的價值、5 年的價值、10 年的價值、還是 100 年的價值。 選擇不一樣的價值時間長度將讓你對決定花多久時間建構,以及採取的決策結構不一樣。

4. 期望值

將每個方案的成功率、有可能延遲率、失敗率都考慮,算出期望值做比較。

設計與規劃範疇

5. 反推

不同於一般從問題開始探索有可能的解決方案,從完美的解決方案倒推回去,可讓你聚焦最有效的做法。這是你不可忽略的另類想法,不過並非這個方法永遠是最好的。作者鼓勵你正推反推兩個方向都去探索。

6. 以自信度來做速度與品質間的取捨

就你對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的自信度來決定開發的速度與品質

著重高品質:要解決的問題已證明是客戶關心的,且解決方案確信可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那麼推出高品質的解決方案相對重要。

中品質中速度 : 要解決的問題是客戶關心的,但解決方案還在摸索中,那麼你不能太過注重品質,要在適當的迭代速度中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著重快速迭代 : 不確定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是客戶關心的,那麼就要著重快速迭代,發現不對就要換主題。

7. 針對客戶的整體消費經驗

客戶經驗不只在交易那一刻,而是包含初期如何獲取你產品的資訊,到購買後的客服和資料支持體驗。

所以你在設計一個產品應該包含你要如何做行銷,以及你要如何做客服,給客戶愉快地購買經驗與購後服務,包含減輕客戶的使用挫折感與如何處理客訴。

8. 實驗、功能、平台

產品開發有三類型 : 實驗型、功能型和平台型。就不同類型的目的做品質與速度的取捨。

實驗型產品:  主在瞭解是否受客戶歡迎,所以速度重於品質

功能型產品: 實驗驗證過後,開始解決客戶的問題,這是速度與品質給予同樣的比重。

平台型產品: 做為平台則需要穩定、高效能和高擴展性等高品質特徵,以便多個團隊都能在上面建立有用的功能。在此品質的比重相對高。

9. 反饋迴圈

找出相關的正向反饋迴圈與負向反饋迴圈,加強給予正向反饋迴圈的因子,降低負向反饋迴圈的因子。

10. 飛輪效應( 持續反饋迴圈 )

最好的例子是如 App Store 上有重要的兩方 : APP 開發者 和 APP 使用者。越多的 APP 開發者會吸引越多的 APP 使用者到 App Store。同樣越多的 APP 使用者也會吸印越多的 APP 開發者在此貢獻。

建置、迭代、營運既有產品

11. 降低的回報

當同樣的投入獲得的報酬正在降低中,如果你發現已經沒任何事情你可以做以扭轉報酬率下降趨勢,這是你該考慮找新主題投資的時候。

12. 既有產品可迭代到達的最佳點

與以上”降低的回報” 相關,本地最佳點指的是從那一點起,不管你投入多少努力或時間,都無法增加客戶價值,客戶數量不再增加。 這時迭代最佳化不在是你該做的工作,而是創新。

13. 別凡事指望第二版

別指望你可在第二版改進第一版,你的第一版很有可能因為很多的變數永遠在市場中。所以你的第一版就應該是個完整的產品,而不是包含那些半吊子功能,期待在第二版慢慢改善。

14. 怎樣都不會變差的出手

有一種狀況是發表這樣的功能或產品怎樣也不會有任何損失,且有可能獲得很大的勝利,那就做吧!  通常都是使用者已經有很糟的經驗,那麼盡快做合理的變更,修正瑕疵,是刻不容緩的事。

15. 把握第一版真正經過客戶用過的回饋

寶貴的回饋是出了第一版後從許多使用客戶獲得的,在沒發表第一版前的出貨前的需求分析,雖然在某些程度能讓你往對的方向發展,但出貨後才能聽到真正客戶的心聲。

16. 關鍵失敗指標 ( KFI,Key Failure Indicator )

大多數團隊都把注意力放在關鍵績效指標(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但忘了去考慮造成負面的指標。你可能為了達到某個 KPI 而造成某個 KFI。

例如

  • 你增加了總收入,卻降低獲利
  • A 功能的成長而造成 B 功能的萎縮
  • A 功能的成長卻忘了相對應加強的客戶支援

看過以上 16 個心智模型,是否發現我們在選擇投資開發什麼產品以及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需要考慮的點和面向更開闊了呢 ?  作者鼓勵讀者在經驗累積中發現更多有用的心智模型,別忘了,我們希望能做對那可以產出 80% 的 20% 。

文章網址

Product Management Mental Models for Everyone

不受 FB 演算法影響,歡迎透過 e-mail 訂閱網站更新

支持 Soft & Share

❤️您應該有留意到,我們的網頁並不會出現干擾人的跳出煩人的廣告或是在內容中嵌入廣告,因為我們發現這樣對閱讀網頁的內容體驗真的是不好!

如果您覺得我們提供的內容服務還不錯,歡迎透過對以下產品/服務的購買投資來支持本站的營運走得更遠

如果暫時還不需要以下的付費服務,幫我們把這個網站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您的小小舉動會對 Soft & Share 有莫大的幫助!感謝您的支持!

🎈如果您點選優惠連結後,還是沒有看到優惠價格,請將瀏覽器的 cookie 清除 ( 清除 udemy 網站的就可以了 ),然後重新點選優惠連結並登入 Udemy 就可以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


不受 FB 演算法影響,歡迎透過 e-mail 訂閱網站更新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探索更多來自 Soft & Share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