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晨讀心得
昨天寫的專家的境界, 裡面引用了一本書-Pragmatic Thinking Learning 裡面講的德雷福斯(Dreyfus)模型的5個階段, 對於專家的描述
專家是各個領域知識和資訊的主要來源. 他們總是不斷地尋找更好的方法和方式去做事. 他們有豐富的經驗, 可以在恰當的情境中選取和應用這些經驗. 他們著書 , 寫文章, 做巡迴演講. 他們是當代的巫師. 專家是憑直覺工作, 而不需要理由. 這帶來一些非常有趣的影響, 並提出了一些重大的問題-到底什麼是直覺?
這句話第一次看時並沒有問題, 但是第二次看時產生了疑問-關於專家憑直覺工作這件事, 這本書引用了一些案例基本上都是認同的, 但是直覺這件事到底是好或是不好? 這件事就有一些疑問, 但是我不下定論, 因為這本書雖然看過, 後面忘掉很多現在在複習中 XD. 我想分享的是為何看了第二次產生了一些疑問, 因為前不久也在看另一本書-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 Pragmatic Thinking Learning這本書是針對程式設計師所寫的, 裡面有不少章節都在描述大腦的運作模式, 並教你如何去調適, 跟Learning how to learn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對程式設計師需要大量吸收新知是有幫助的. 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則比較像是大眾心理學, 這本書並沒有針對特定人士, 讀起來算是很輕鬆. 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專門在探討大腦不同的捷思(Heuristic). 一開始的導論裡面那個案例就夠讓人驚悚的-一位滑雪專家因為誤判命喪雪崩的案例. 這個案例被一位機械博士 Ian McCammon 做了多年的研究寫成了一篇論文-休閒運動雪崩事故中捷思陷阱的證據, 這篇論文成為野外訓練的主要內容, 拯救了許多生命. 在看這邊的描述是讓我既感到感動, 也感到驚恐, 因為裡面提到會讓我們誤判的捷思, 一不小心就會踩到. 尤其是我們從小到大的座右銘也會讓你產生誤判, 例如
- 有志者事竟成 – 這句話是正面的, 但是當你一旦執著不懂得變通, 就很容易踩到 “一致性捷思” (consistency heuristic) 的地雷- 我們容易執著於習慣而不知變通. 創業者尤其要小心這句話!
書裡面講的雪崩意外就講到這個滑雪隊犯了這個捷思的誤判, 下定了決心, 這個想法就必須要付諸實現. 最後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了生命.
這本書整個內容跟Pragmatic Thinking Learning其實看似沒有關聯, 但不約而同講到了直覺這件事, 讓我相當感興趣的會是這兩本書對於專家的直覺要如何運用會是比較恰當?. 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的導論也說到, 大部分運用捷思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但是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要深思熟慮並慎重其事, 什麼時候速度比完美重要. 運用恰當很重要.
知識產生者還是受眾者?
這是昨天晚上閱讀的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時腦海裡面想到的一個標題, 前一陣子在不同的讀書會聽到最多的話題不外乎就是現在資訊過載, 大家是如何面對這樣的現象? 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給我的啟發是提升自己的閱讀層次到分析式閱讀跟主題式閱讀, 將自己變成知識的產生者而不是受眾者. 這樣的講法會不會有點狂? 但是仔細思考一下, 如果提升自己的層次是不是也會讓知識的分辨與吸收變快? 知道如何取捨?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提到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 這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 主題閱讀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那一本書裡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 主題閱讀是最主動, 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這也是我認為脫離知識受眾者成為知識產生者的管道.
如何閱讀一本書到目前給我最大的啟發還有對自己的一個反思-閱讀的目標是在增加資訊? 還是增加理解力? ,努力回想過往哪些讓自己感到 “醍醐灌頂” 的書很多嗎? 仔細想一下也是有的, 但是可悲的是不多 XD, 最近剛好也在看系統思考這本書, 於是試著去套用系統思考p97頁那個經濟系統行為變化模式, 每一本書也有它的 “資本生命週期” , 目前的感想是增加理解力相對增加資訊的書可以用的生命週期相對比較長. (這部分也許對你而言感受不同, 會有點爭議 XD, 什麼是增加理解力的書, 請看如何閱讀一本書p007 閱讀的目標)
面對目前的資訊洪流, 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讀了那麼多文章後, 你的理解力有提升嗎? 還是只是增加資訊而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