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決定到哪裡工作時需考慮的幾件事

Contents

此文章來自 The Effective Engineer 作者 Edmond Lau 的部落格。 Soft & Share 獲作者授權翻譯。

一名年輕的工程師最近跟我詢問如何在他考慮的幾個工作機會中做選擇。他應該到比較成熟的科技公司(如 Google 或 Facebook)做軟體工程師嗎?還是到快速成長的中型企業?或甚至到一個小但有前途的新創公司? 廣泛的說 – 在工作機會之間選擇時應該考慮什麼?

雖然金錢和地位也很重要,但我一直對輔導的人們推薦一件重要的事情”優化學習” – 無論是學習如何編寫更好的程式、如何建構產品、如何領導團隊,還是別的 – 選擇最能讓你學到東西的工作環境。這觀念對於大學畢業生尤其重要。 你可能會工作一段時間,為自己奠定正確的基礎,這將於未來打開更多機會之門。

甚至學習本身也有許多維度。 對你最佳的學習地點部分取決於到哪裡學,部分是你自己的喜好以及舒適程度。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學習要考慮的十個關鍵面向。

1. 公司與團隊成長

當 Sheryl Sandberg 正考慮是否加入 Googl e時,首席執行長 Eric Schmidt 給了她一個寶貴的建議:“如果你被提供一個在火箭船上的座位,不要問什麼座位,儘管上去就是了。“1這忠告讓她充分運用North Star 職位成長,對她的職涯有很大的幫助,並為她打開了 Facebook 的機會,成為Facebook 的首席營運長。

更多的成長意味著面對更多的挑戰並肩負更多的責任。在快速成長的公司,通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多於可用的資源,這意味著你有充分的機會學習和發揮巨大的影響。成長也意味著更容易吸引人才,也更容易建立一個強大的團隊來創造更多的成長。相反的,缺乏成長導致停滯不前和政治鬥爭,員工可能會爭奪過於有限難以分享的機會,尋找和留住人才變得更加困難。

將 Sandberg 獲得的建議銘記於心,到成長的公司發展,依循你可找到的任何成長指標 – 每週活躍用戶的增長率、年度經常性收入、員工人數或某些核心業務的量度。公司通常會保護這些數字,所以你可能必須花些功夫挖掘。即使在一個比較成熟的公司,不同的團隊和計劃也將以不同的速度成長,這取決於公司內部的優先順序。找到正在成長的將增加你的學習率。

2. 培訓與指導

一些成熟的公司已投入大量資源為新進工程師建立培訓教材。例如,Google有一稱為 codelabs 的檔案,解釋如何使用核心抽像(core abstractions)和為什麼這些抽象文件存在,以及不同程式語言的最佳實踐指引,和解釋主要基礎設施背後的原理和細節的設計文件。在我碩士畢業後,我加入了 Google 的搜索品質小組,並且在我頭六個月內吸取了大量這裡的資料。如果你好奇且有動力去學習,那麼在比較成熟的科技公司,你通常會有一個龐大的知識庫。

一家較小的公司資源不會一樣多,但即使是新創公司,只要了解企業需要促進新進員工快速發揮他/她的價值,也將投資並建立類似的資源。例如,當我在 Quora 時,我們寫了自己的 codelabs 來幫助新員工學習關鍵抽象,我們為新員工指派了導師,以確保他們有效率地進入狀況。在我現在工作的 Quip,我們已經編寫了豐富的產品規格、設計文件、最佳實踐指南,且我們在公司內部編寫和分享有用的工作記錄(當然使用Quip)。記錄在案的知識品質和數量比一般26人公司所擁有的內部資源多了好幾倍。

3. 團隊

美國企業家 Jim Rohn 曾經說過”你是你最常在一起的五個人的平均水平。” 每天工作的人對你的學習率有非常大的影響。當你決定在哪裡工作時,重要的是要了解你將要一起工作的人,並確保他們是你可以學習的對象。

有時,在大公司要確認你將參與的團隊可能很難。例如,當我在2005年申請 Google 工作的時候,公司並沒有將大部分新員工轉交給團隊,直到他們已經確認將到職。 當時有近一萬名員工,工程師技術能力和管理者領導能力的差異其實是相當高的。所以,除非你已經預先被安排到一個特定的團隊工作,否則你可能會被分配到一個強大的團隊或一個較低的,這就取決於抽籤的運氣了。此外,在比較成熟的公司轉移團隊很有可能涉及重大的摩擦 – 典型的期望通常是你要在一個團隊中至少待六個月至一年的時間 – 這讓你所參與的初始團隊任務對你的職涯成長和工作幸福感更加關鍵。

相比之下,在一個較小的新創公司,或較小的中型公司,你通常在面試的時候見過你將參與的團隊的大部分人。你甚至可以在 Google 和 LinkedIn 上查閱他們的工作記錄,並進行參考檢驗,以確保他們是很棒的工作夥伴 (沒有理由只有公司可以檢驗求職者)。因此,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團隊的素質。

4. 步調

新創公司通常比成熟公司的步調快得多,而中型企業往往在兩者之間。預交程式碼審查, 每週、每兩週一次、甚至每月一版本發佈, 上線發佈(launch)清單, 與正式的產品審查會議都建立了結構,這都大大地幫助大公司減少損害。 但這種結構化往往是以犧牲開發速度為代價。在新創公司,持續佈署(每個程式碼呈交都可以進入生產),後期程式碼審查和輕量級批准流程旨在允許快速迭代,同時提供基本的品質控制。

在初期的新創公司工作通常可能意味著工作時間更長 (我在之前的新創公司曾一週工作60-80小時),但並不一定都如此。 Treehouse的團隊工作時間為4天,32小時。2在Quip,我的隊友中有許多人有家庭和孩子,我們有一個平衡的工作時間表,許多人一週健康地工作40小時。

5. 專案結構

在一家較大的公司,你可能會在同一個團隊中專注於特別領域較長的時間。例如,在 Google,我第一年做查詢優化,第二年做搜索 UI 實驗。如果你有特定的興趣並被聘用在該領域,或者如果你是想要專注於特定領域的人,這可能很適合。成熟公司的專案也往往更加結構化,你將有更多來自你的技術負責人、產品經理或經理的指導,告訴你每天要做什麼。

在較小的公司是否能同樣聚焦於某特定工作,取決於此團隊結構。 在Ooyala,我在那裡從30名員工增加到70名,我花了一年時間身為分析的技術主管,幾乎專注於當年的分析。另一方面,在 Quora 和現在我所屬的 Quip,團隊結構比較流暢 – 做幾個星期的專案後轉到另一個並非不尋常。在過去幾年中,我已經有機會研究用戶增長、實驗框架、行動、營運、推薦、垃圾郵件檢測、調節(moderation)、分析等領域。專案的多樣性有助於加快我的自我學習曲線。

6. 自治與影響

鑑於在新創公司由比較小的團隊來建立多很多可見的產品功能,所以與待在一家大型公司相比,你將會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和影響力。當我在 Google 上進行 UI 實驗時,任何可見的變化(甚至是實驗性的)都必須經過當時的 Search Products 副總裁 Marissa Mayer每週一次的用戶界面評估審查。 在新創,你可能會自己或與你直屬的團隊做許多決定。

這種影響既適用於產品層面(建構或不建構 ? 如何建構? )也適用於團隊層面(如何進行招聘和面試 ? 我們想要鼓勵哪些編程實踐? 如何組織團隊優先級..等)。這表示你將有更大的機會對產品和團隊發揮個人的影響力,因而更可以激發你在工作中學習的動力。對於像 Google 這樣一個比較成熟的公司來說,發揮影響力的機會就差得多,因為許多做法在公司內早已確立了。

7. 規模

雖然在較為成熟的公司發揮影響力可能更為困難,但是通過企業本身更大的規模,可以對世界產生很大的影響。 Google每天提供數十億個查詢並計算PB(千兆兆位元組)數據。3 Facebook吸引了超過13億的活躍用戶。4 Netflix占美國互聯網流量的三分之一以上。5如果涉及大量數據和流量的問題激發了你的興趣,那麼為成熟的公司工作必然比較容易找到機會。

在較小的公司,你可能會找到機會在Amazon Web Services上啟動機器,或者使用Elastic Map Reduce來運行資料分析,但是它的數量級要小一些。也就是說,你通常不需要在數十億的規模下運行,沒感覺你正在做很大的改變。數字上的規模對你的學習是否至關重要取決於其對你的動機價值以及你想要解決的問題類型是否需要大量數據。例如,對於像機器學習這樣的領域,你需要一定數量的規模來建構有效的模型。

8. 自立與自信

有能力深入修改你不熟悉的程式碼基底(codebase),和有遠見去構建工具讓迭代速度加快,將使你在新創事業上獲益非常多。在較大的公司,你可以依靠專家團隊配置資料庫以更快運行、修復編譯器錯誤、建立建構(build)工具和監督生產服務。在新創公司,你可能要自己想辦法完成這些配置。 需要幫助時,你可能要諮詢正確的第三方專家,但最終責任將歸結於你。

那樣的自立程度會加速還是傷害你的學習曲線?它最終取決於你的學習類型 – 你在自我學習下比較容易成長茁壯,還是比較喜歡多一些指引?

9.失敗的風險

在新創公司,你可能會減薪以換取更多的股權,但如果你加入了一個後期系列的A公司,你通常不會有風險,你將不會離開辦公室或必須吃泡麵渡日。 此外,如果你在矽谷,而且你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對工程師的需求是如此之高,如果有必要,找到另外一份工作確實不是很難。 風險較大的可能是新創企業不成長,最終沒有發展,你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來產生重大的實質產出。然而,這種風險並不只發生在新創公司。在一家成熟的公司,如果你正在開發一項新的計劃(甚至是新功能),那這正在開展的專案也有相似的風險,它有可能被砍掉。 我在 Google 期間就看過有的經數月或數年的專案從來沒真的上線發佈。

失敗可以是學習的機會,只要你在實現該結果方面有作用,因此你可以改變行為,以便下次影響結果。然而,當失敗的起因在你的影響圈外,你的學習就有限了。只有當你有更大的所有權能影響結果時,你才能學到更多。

10. 人際網絡

與新的人接觸是增廣見識發現新思維,並了解更多關於你周遭令人興奮的事情的好方法。加強你的人脈網絡和你的人際關係也有助於你在未來找到新的和偶然的機會。

在新創公司或中型企業工作時,你可能會比較頃向做更多的人際交流,主要是因為小公司解決的問題一般都很困難,他們願意投入時間來幫助彼此成功。不過,即使你在一家比較成熟的公司工作,也沒有什麼會阻止你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特別是如果你在像矽谷這樣的技術中心工作,透過許許多多的交流活動(新創派對、燒烤、晚餐、黑客松、技術會談等)你將遇到許多和你同樣興趣的人。 你甚至可能只是到一家受歡迎的咖啡廳坐著寫程式,就會認識其他技術人。


這些維度都不是二進制的(0或1),你可以在每個公司找到不同層級的各種維度。然而,這些都有助於你的學習。如果你優化學習,那麼無論事情如何變化,你至少都已為下一步展開的任何機會做更好的準備。

  1. Jay Yarow, “Sheryl Sandberg’s Full HBS Speech: Get On A Rocketship Whenever You Get The Chance”, Business Insider, May 25, 2012.
  2. Ryan Carson, “We work a 4-day week and just raised $4.75m”.
  3. “Google Annual Search Statistics”, Statistic Brain.
  4. “Facebook Newsroom: Company Info”
  5. Owen Williams, “Netflix now accounts for 35 percent of overall US internet traffic”, The Next Web, November 21, 2014.

文章來源:  The One Important Thing to Consider When Deciding Where to Work

關於這篇文章作者

edmondlau-headshot-1-w400-54af35b37dcef5c8646f247dcd0e9ed570e6ea506a7a00d19c3e1880d3b1485f

Edmond 目前教導軟體工程師和技術經理如何有效率的建立有意義的影響力。

他是 Quip 早期的軟體工程師,曾經在 Quora、Google和 Ooyala 帶領軟體開發團隊。

著作:The Effective Engineer

你可能會感興趣

喜歡我們的分享嗎?使用以下的社群分享按鈕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