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讀書會 ORID 心得分享-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 第一章 動機

Contents

這篇讀書會的 ORID 心得分享是由參加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讀書會的鍾毓驥老師參加第一週的心得分享。

觀–觀察現況 ( 註 : 在 Soft & Share 的讀書會,「觀」代表看到作者述說的內容 )

有兩句話是第一次看時,就印象深刻的

  • p26 「我們有一些條件還不錯的新兵,但他們渾渾噩噩,弄不清楚人生要什麼,只知道得過且過。」但接下來的文章中,就描述如海軍陸戰隊如何改造這樣的人,讓他們懂得紀律,而且可以「自我激勵」。
  • P13 「動機」,是的,就是標題!幾乎任何自我激勵的書,只要看到這兩個字,我就有衝動要買下來。

會對第一句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常常需要激勵我的學生。但我一直做不好。在ptt 的 soft_job 版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高手說他大學時也是很爛,被當得一屁股,畢業時連程式都不會寫。但畢業後,不知道怎麼了,引擎就開始點燃,然後就成為一方之霸。

我看到這類文章時,都很想問這些高手,有沒有可能在他們念書時,老師就做了一些什麼特別的事,然後讓他們「引擎點火」的時間,可以提早到大一,或大二?這有可能嗎? 如果有可能的話,那麼「那一些什麼特別的事」是什麼?我有可能找到答案嗎?

我個人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動機」。寫程式這個活動的失敗率比打棒球還要高。職棒打擊者的失敗率大約是7成,但寫程式的失敗率幾乎是100%。對於一個新手而言,語言的問題,邏輯上的問題,學會機器的思考方式,每一關都會讓新手失敗,如果對於程度不好的同學而言,甚至英文也是個失敗點(看不懂 complier吐出來的訊息)。要克服這堆問題,受了挫折之後,還願意持續練習,那真的要有「動機」才可以。那麼,身為老師,要怎麼驅動同學們,讓他們有這個動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第二個,「動機」這個詞,本身就讓人著迷了,我們要如何激勵自己?要如何激勵同仁(如果身為管理職的話,這個能力十分地重要),如何激勵自己的下屬(以我為例,下屬就是班上的同學)?所以我本身,非常有「動機」,要瞭解「動機」是什麼:)

感–說出感覺

興奮還有困惑。興奮是說,發現了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激勵自己。困惑的地方是還是想不出要如何把本章的兩個原則運用在同學身上。

意–找出意義

這章作者題出了兩個引發動機的「機制」

  • 自主性:讓我們覺得可以自主地掌控想要完成的事
  • 意義:說穿了,就是理解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的深層原因。

但可惜的是,作者沒有提出太多具體可以「實現」的作法(附錄的部分對於作法提出的比較多,但是都是針對「激勵」自己的部分,少有激勵他人的方法)。

行–採取行動

個人已經將作者提出的方法落實在日常的一些作業中了。當大學老師有一部分的職責就是要寫論文,但寫論文其實是一件苦差事。過去我每每要寫論文時,就是拖拖拉拉的。現在就將作者的那一套方法用上,覺得還蠻受用的。

對於賦予意義的機制,再多說一點。實務上,可以用「五個為什麼」的方式來詢問自己。除了可以由正面來問(就是問,我為什麼想做這件事),還可以由反面來問自己(我為什麼老是拖著不做這件事?)

關於這篇讀書心得作者

鍾毓驥,人生唯一可以自豪處就在名字的筆畫,總共57畫。從小到大沒得過第1名,只有在名字的筆畫數領先群倫。目前在長榮大學資工系擔任教書匠的工作。因為生產力不高,所以對於「生產力」的議題十分地著迷。

鍾毓驥老師的 Blog :http://justimchung.blogspot.tw/,如果你對鍾老師的文章想法有興趣,歡迎透過 Blog  跟鍾老師交流。

喜歡我們的分享嗎?歡迎使用以下社群分享按鈕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