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最近在閱讀 “極簡閱讀” ( 簡中版-這樣讀書就夠了 ) 腦中突然浮出一個想法 – 如何克服自己的拖延症? 採用了極簡閱讀書中介紹的一些分析方法,因此在腦海中有了這篇文章的想法
這三年來其實自己已經克服了一些拖延症,經過自己不斷的省思,漸漸發現自己會有拖延症原來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 追求完美
- 心裡不想做這件事
我是如何發現與克服這兩件事?
關於追求完美的拖延症
這要從 2 年前我讀了一本書 “刻意練習” 開始說起,刻意練習這本書我大概讀了三分之二後,我心裡產生了一個想法 – 我要如何去實踐這本書講的理論?第一件事是先找一個我想要刻意練習的技能然後找一位導師 ( mentor ) 可以幫我點出我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要改進的缺點
我在看刻意練習這本書裡面有提到刻意練習的適用範圍 – 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技藝才是有效的 ,例如 :音樂,繪畫與體育 … 我盤點了一下自己學習過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技藝就只有書法了 ,那一陣子剛好看到我長期追蹤的書法家-陳國昭老師在網路上招生,於是我馬上去報名,我找了陳國昭老師當我的書法導師 ( mentor )
剛開始陳老師要求我先看他的教學影片,然後每一週要交一篇指定的書法作業 ,我當時心裡想- “這對我而言實在是太簡單了,寫 10 份也沒問題 ,當年當兵的時候,全部隊的大字報,春聯我可是一手包辦 “,但是交了第一份作業後,事實似乎不是這樣 ,我竟然對交作業有了拖延症 原來陳老師的要求很嚴格 – 作業不是交出去就算數,還要達到一定的水準才能升級並換帖 ( 練習不一樣風格的書法,例如行書 )
因為我是為了實踐刻意練習的理論,這樣的要求當然符合當初的規劃,我喜歡寫字,但我竟然對於交作業有了拖延症!這件事我花了一點時間去弄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問題出在於 – 追求完美 ,但是在技藝上追求完美,不也是我要追求的目標,這不應該有衝突才對?
這時我想到了敏捷的原則 – 先跨出一小步再持續改善吧! 陳老師有今天的功力不也是持續每天練習 2 小時累積了 20 幾年的時間,我怎麼可能在一週的練習就達到老師的水準?於是就這樣與自己的對話與妥協,我克服了因為追求完美而產生的拖延症,持續跟陳老師透過網路教學,練了兩年的書法 ,雖然還不是專家,也體會不少其中的奧妙之處 。
對於因為追求完美而產生的拖延症我算是克服了
關於心裡不想做這件事的拖延症
在看極簡閱讀的時候,裡面提到人很容易陷入一種慣性的思維 – 我們習慣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一件事並期待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裡面也有引用賈伯斯的譬喻 – 這種現象就像唱片的固定刻痕一樣,只能不斷播放同樣的音樂
這是我要的人生嗎?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一件事?我的腦中開始浮現了一些想法 –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的大腦慣性是如何形成的?
- 因為只會挑自己擅長的事來做
- 遇到困難時挑簡單的路走
- 排斥不喜歡做的事情
我要如何去跳出這個框框呢?也就是跳出大腦的舒適圈
我要如何去做我不喜歡和不擅長的事情 ? 這也是我在閱讀極簡閱讀這本書萌生的一個想法,書中沒有給我答案,但是我想到了 “轉換” 這兩個關鍵字,我要如何去轉換不喜歡到喜歡並且去做 ? 我給自己下了一道指令
“雖然我不喜歡做這件事,但是為了達到學習的效果,我可以去試看看 “
這個指令幫助我找出這件事情背後的 ‘Why’ ,去強化這個 ‘Why’ 進而增強做這件事情的動機
還沒想到這個想法前,我是否早已在應用這個方法克服一些我不喜歡做的事情而產生的拖延症?
答案是 Yes ,以運動這件事來說其實也不是我本性就是喜歡的,因為過去 10 幾年一直沒有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體重一直直線上升,一直到我三年前恢復了爬山這個習慣
但是爬山可不是每天都有時間去爬,可能頻率是 2 ~ 3 個月才爬一次百岳,當天來回的中級山頻率大約也是一個月才去一次,這樣的運動強度其實讓我對爬山還是有點畏懼 ,有一次到苗栗爬虎山,我竟然因為鐵腿差點走不回登山口,也因為這次的事件,讓我深刻地反省原來自己的體力這麼差 ,附帶一提,這個登山隊年齡最大 70 歲的山友,整整大了我 20 歲,而且還一馬當先,走的比我還快
所以我對自己下了一道指令
“雖然爬山很累,但是為了順利爬完全程,不要造成隊友的負擔,我每天要養成運動的習慣,訓練自己的肌耐力,而且要進行體重管理,減輕膝蓋的負擔 “
我買了一台跑步機放在自己的客廳,因為不用出門更可減少因為交通時間造成的阻力,這台跑步機成了我訓練大腿肌耐力和減重的好幫手
所以克服因為心裡不喜歡而產生的拖延症,我也有了一次成功經驗,我希望透過這個成功經驗可以再複製,讓自己可以跨出大腦的舒適圈
說服他人
拖延症跟說服他人有什麼關係?換一個角度看一下當我們要求對方做某件事的情境,對方猶豫不決或是不太願意做是不是也很類似上述造成拖延症的第二個原因
如果你想說服朋友做一件事,你要如何說服他呢?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這樣的要求你沒有去觸動到對方內心的 ‘Why’
我想到了賈伯斯當年說服百事可樂的董事長候選人史考力最有名的一句話
「剩下的人生,你是要賣糖水,還是要改變全世界?」
我想當時賈伯斯當年講這句話的情境是史考力的態度是猶豫不決的,為何會猶豫不決?史考力的內心還找不到要去蘋果電腦上班的動機與 Why ?賈伯斯很聰明去觸動了史考力內心的 Why 於是讓他產生了行動
關於這篇文章作者 – MaoYang
目前擔任 Soft & Share 網站站長,喜歡爬山,閱讀,書法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