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這是 Soft & Share 訂閱會員特別服務,我們會選讀實用,有啟發性的文章,並摘要我們看到的重點筆記。
摘要筆記可以幫助你快速知道這篇文章的內容,如果對文章的主題內容細節有興趣,我們會建議自己完整讀完一次。
文章內容主題
- [軟體專案管理] 技術債是由於缺乏了解
- [創業] Facebook、Google 或 Postmates 來自哪裡,為什麼你不一定要選 Y Combinator ? 比較世界頂尖四大新創加速育成中心
[軟體專案管理][英] 技術債是由於缺乏理解
技術債並非純粹是主觀的,’Code Smell’ 是一個很好的說明範例,如果“我不喜歡的程式碼”是符合技術債標準的門檻,那麼每次僱用有很大意見的新員工時,你都將重構整個專案。
比較好的技術債定義
如果你只是透過新增功能而長期開發了一個程式,卻從未對其進行重組以反映出你對這些功能的理解,那麼最終該程式將根本不包含任何理解,而為此所做的所有努力將花費越來越長的時間。” Ward Cunningham (這是一個 youtube 影片, 技術債這個名詞就是由 Ward Cunningham 第一次提出來的 )
在持續發展的產品週期中,對理解的喪失開始產生具有字面和象徵成本的問題。普遍的困惑在不斷累積
開發者的經濟學很容易量化。 你要麼放慢腳步並付錢讓某人在每次重大迭代後重構和記錄程式碼,要麼你付錢給每個在專案上工作的開發人員直到時間結束才盯著程式碼幾個小時,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傻眼地盯著程式碼庫化合物。 從組織上講,你付出了速度和營業額; 幾輪的胡搞瞎搞之後,有才華的人將離開。
知識管理在組織中是如此重要,但是他們很少經過關鍵的重組步驟來反映當前的理解。需要證據嗎? 看看最近你的公司的 Wiki。 我幾乎可以保證這是一團糟,因為大多數公司不曾使用過 Wiki 。成功的Wiki(如Wikipedia)由大量編輯人員提供動力,大多數組織永遠不會優先考慮那麼多的時間或內容策略。管理不善的知識會使組織失去對金魚般的記憶( 金魚腦,意指短期記憶 )。 我無法告訴你我參加過多少次新產品創新會議,而從兩個季度前開始,沒有人記得這次會議。 就像土撥鼠節,但是你一次又一次地開會。 ( 這句話的梗來自有一部電影-今天暫時停止 ,片中的男主角每天都在過土撥鼠節 ,像是一個無窮迴圈一樣)
我喜歡 Cunningham 基於理解的技術債務觀點的一件事是,它有必要在必要時進行大規模重構的餘地。如果組織的營業額(turnover)足夠大或產品中有足夠的功能擴展,那麼最好進行重寫是最好的選擇,以便你的團隊對程式碼有個整體的了解。你不能期望人們在匆忙的編碼,對需求的理解不深以及不再在那裡工作的人們所提供的捷徑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到那時,你的技術債務氣球爆炸了,你擁有一種有毒資產,是時候向吹笛者付款了。 也許,透過一些已達成共識的原則,你可以找到欺騙熵( cheat entropy )或建立技術信用( technical credit )的方法,而無需增加債務或無休止地追逐新事物。
感想
這篇文章沒有提到 TDD ( 測試驅動開發 ) ,對功能的理解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定義好 input/output ,然後透過 unit test 進行測試,unit test 也是一種不錯的文件足以解釋程式碼的功能並與客戶的需求同步。
✍ 衍伸閱讀 –
- 維基百科上對技術債的定義 – 指開發人員為了加速軟體開發,在應該採用最佳方案時進行了妥協,改用了短期內能加速軟體開發的方案,從而在未來給自己帶來的額外開發負擔。這種技術上的選擇,就像一筆債務一樣,雖然眼前看起來可以得到好處,但必須在未來償還。軟體工程師必須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持續修復之前的妥協所造成的問題及副作用,或是進行重構,把架構改善為最佳實作方式。
- 邊開火邊移動
[創業] [英] Facebook、Google 或 Postmates 來自哪裡,為什麼你不一定要選 Y Combinator ? 比較世界頂尖四大新創加速育成中心
新創加速育成活動( Startup Accelerators)幫助創業家快速成長,提供市場、資金、人脈或創業相關輔導的支援。
本篇由 Inc、TechCrunch、Seed DB、CrunchBase、CB Insights、Forbes 等資料找出世界頂尖四家新創加速育成中心,並做比較。 本文採用的資料以 2020/9/20 可以獲得的資料為準。
這頂尖四家為 Y Combinator、500 Startups、Techstars 和 AngelPad。 本文有兩個很不錯的比較表,可以先跳入閱讀,大約了解一下這四家哪一家公開已投資過多少家新創,有多少家資金成功退出,育成多少家獨角獸,投資的公司中有多少家的市值超過 1億美金,承諾將投資金額與全部已投資的資金等。
由比較表看來,參與加速育成活動的新創團隊展示( Demo Day )後如果受到青睬, 在 Y Combinator 與 500 Startups 平均獲得投資額為美金 150 萬到 200 萬,Techstars 約美金 100 萬,AngelPad 沒公開數據。
參與加速育成中心的新創公司於活動期間獲得的資金,平均在 Y Combinator 約為美金 1790 萬,AngelPad 約為美金 1400 萬,500 Startups 約為美金 470 萬,Techstars 約為 340 萬。
每家的加速育成計畫的特性和入股條件
這四家提供的加速育成計畫都給予新創團隊 Amazon、DigitalOcean 和 AdWords 服務免費補助。
以下是各家提供的加速育成活動(疫情期間都轉線上活動),以及每家的入股條件
Y Combinator
- 畢業生如 Stripe 或 Airbnb 回來與大家共進午餐,給予激動人心的建議與經驗分享。
- 辦公時間可與成功畢業生以及加速育成中心的僱員和輔導夥伴討論策略,解決問題。
- Demo Day 聚集投資者和所有畢業團隊 ( 2019 年有超過 450 位投資者審查 174 個畢業團隊 )
入股交易 :以 US$125K 入股新創公司 7%
Techstars
著重輔導,分幾個階段進行 : 設定目標與執行、教育和 Demo Day
- 第一個月,每日新創團隊會與各專家做快速多回合的產品和市場討論。互相碰撞找到適合的長期輔導師。教育 : 市場研究、法律以及新創團隊主題相關的其他課題
- 第二個月,產品建制和客戶獲取。 最後一個月是為 Demo Day 做準備
- Demo Day 聚集投資者和所有畢業團隊 ( 約有 400 為投資者,通常 30 ~ 50 個新創團隊 )
入股交易 : 以 US$100K 可轉債入股新創公司 6%,並給 US$20K 獎學金。
500 Startups
著重教育,尤其是針對個別團隊較弱的能力給予超過 200 小時的現場輔導。
結構與 Techstars 類似,訓練以星期分段,個別主題以講座和工作坊進行。
入股條件 : 以 US$150K 入股新創公司 6% ,其中 US$37.5K 是教育計畫費用,所以新創公司實際拿到為 US$112.5K
AngelPad
不像其他 3 家採大規模跨城市或國家的育成新創,採小而美育成,最多 15 個新創團隊。 主要在銷售和產品上幫助個別團隊。 Demo Day 不採用通常的公開展示演講,而是根據新創團隊屬性讓投資者直接與其面對面溝通。
入股交易 : 以 US$120K 入股新創公司 7% ( 可用 US$120K 新創一家公司 )
需具備的條件和如何選擇
申請的必要條件:英文流利,問卷回覆需要能顯示你的特色,對於自己的商業主題要有清楚的想法和理解。國籍種族都無關。
Y Combinator 喜歡有遠見的狂熱極客,飛速自我學習,解決的問題不是瑣碎那種,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高度吸引使用者。
500 Startups 強項是提供新創團隊一整組的專家提升其實現創意的能力。對於想要征戰美國市場但對美國市場不熟的團隊很有幫助。
Techstars 適合商業不集中於矽谷的新創團隊。其有地區性的計畫輔導。
AngelPad 適合想要有高品質輔導的新創團隊,因為他們採取小量個別的育成。
最後作者建議在開始你的創業旅程前,可以先參考 YCombinator 的創業者講座 和 Gmail 給創業者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