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藉由每週的文章選讀改變 4 個觀點,是逐漸改變大腦慣性的最佳方法!
每週一到週四我們會選讀實用,有啟發性的文章,並摘要我們看到的重點筆記。週五我們會彙整一個週報,讓你在週末方便回顧這週的文章選讀
原文標題 Keep your identity small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在 [Soft & Share 會員服務] 文章選讀 045 OODA 迴圈:如何將不確定性轉化為機會?中看到作者有提到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 Paul Gram 在 2009 年寫的文章,過了12 年,裡面的想法還是很適合當前的情勢。最近美國各大社群封殺川普的帳號,左派跟右派未來的隔閡只會更嚴重,跟台灣的藍綠一樣,所以目前在社群也看到了兩邊政營的爭論
中國得到這個知識平台剛上線時,我還蠻喜歡裡面的內容,例如李笑來的邁向財富自由之路
後來我對得到比較疏遠是因為中國對內容審查越來越嚴格,得到的內容也不例外,我還蠻擔心他們在裡面植入一些想法,我聽久了就變成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裡面有提到 – 要保護我們的注意力。例如你在網路上跟你意見不相同的鄉民打起筆戰,時間很快就消逝了,最糟的還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但是我們只要提到宗教與政治就很難做到保護注意力這一點,我們持有的宗教與政治的信念變成我們身份的一部分
這時候看 Paul Gram 這篇文章,是最適合不過的,當你意識到大家都在為自己的信念在爭論時,真的就不要浪費時間了,能做有意義的討論的前提是 – 去除自己的身份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話 – 你給自己貼的標籤越多,就會讓你越笨
[付費會員服務]文章內容重點筆記
這篇文章我整篇翻成了中文
文章內容
我今天終於明白,為什麼政治和宗教會產生如此獨特的無用討論。
一般來說,在網上論壇上提到宗教,就會淪為宗教爭論。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這種情況發生在宗教上,而不是發生在 Javascript 或烘焙或人們在論壇上談論的其他話題上?
關於宗教的不同之處在於,人們不覺得自己需要有什麼特別的專業知識才能對它有看法。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堅定的信念,而任何人都可以擁有這些信念。任何關於Javascript的發文都不會像關於宗教的發文那樣快速成長,因為人們覺得他們必須超過某種專業知識的門檻才能發表關於 javascript 的評論。但在宗教方面,每個人都是專家。
然後我突然想到:這也是政治的問題。政治和宗教一樣,是一個沒有專業知識門檻的話題,在這裡表達觀點。你需要的只是堅定的信念。
宗教和政治有什麼共同點可以解釋這種相似性嗎?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它們處理的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所以人們的意見沒有反壓。既然沒有人可以被證明是錯的,那麼每一種意見都是同樣有效的,感受到這一點,大家就會放任自己的意見。
但事實並非如此。當然,有些政治問題是有明確答案的,比如政府的一項新政策會花費多少錢。但更精確的政治問題和更模糊的問題遭受同樣的命運。
我認為宗教和政治的共同點是它們成為了人們身份的一部分,而人們永遠不可能對屬於他們身份的東西進行富有成效的爭論。根據定義,他們是黨派。
哪些話題能引起人們的認同,取決於人,而不是話題。例如,討論一場有一個或多個國家公民參與的戰役,很可能會淪為一場政治爭論,但今天討論一場發生在青銅時代的戰役,可能不會。沒有人知道該站在哪一邊。所以問題的根源不在於政治,而在於身份。當人們說一場討論已經墮落為一場宗教戰爭時, 他們真正的意思是,它已經開始被人們的身份所驅動。[註1]
因為這種情況發生的時間點取決於人而不是話題,所以得出結論說,因為一個問題容易引發宗教戰爭,就一定沒有答案,這是一個錯誤。例如,關於程式語言的相對優點的問題,常常會演變成一場宗教戰爭,因為很多程式設計師都認同自己是X程式設計師或Y程式設計師。這有時會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問題一定是無解的–所有的語言都一樣好。顯然這是錯誤的:人們所做的其他任何東西都可以設計得很好,也可以設計得很差;為什麼這一點對於程式設計語言來說是唯一不可能的呢?而事實上,只要你從身份上排除回應的人,你就可以對程式語言的相對優點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
更一般地說,只有當一個話題不涉及任何參與者的身份時,你才能對它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政治和宗教之所以成為地雷區,是因為它們涉及到許多人的身份。但原則上,你可以和一些人就它們進行有益的對話。還有其他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話題,比如福特和雪佛蘭貨車的相對優點,涉及參與者身份的問題,你無法安全地與之交談。
這個理論如果是對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僅解釋了要避免哪種討論,還解釋了如何有更好的想法。如果人們不能清楚地思考任何已經成為他們身份的一部分的東西,那麼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好的計劃就是讓盡可能少的東西進入你的身份。[註2]
大多數人讀到這裡,已經會相當寬容了。但是,除了把自己當成x卻容忍y之外,還有一步:甚至不把自己當成x,你給自己貼的標籤越多,就會讓你越笨。
註1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往往會發生得很快,就像一個核心進入臨界狀態。參與的門檻降到了零,這就會帶來更多的人。而他們往往會說一些煽動性的話,從而引來更多更憤怒的反駁。
註2:可能有些事情,在你的身份中加入是淨勝的。例如,作為一個科學家。但可以說,這更多的是一個佔位符(placeholder),而不是一個實際的標籤,就像把NMI放在一個要求你的中間首字母的表格上一樣,因為它並不承諾你相信任何特定的東西。一個科學家並不致力於相信自然選擇,就像聖經文字學家致力於拒絕自然選擇一樣。他所承諾的只是遵循證據,無論證據指向哪裡。
認為自己是個科學家就相當於在櫃子里放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 “這個櫃子必須空著”。是的,嚴格來說,你是在櫃子里放了東西,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東西。
✍ 搜尋結果太多?可參考 Soft & Share 搜尋引擎使用技巧
幫我們個小忙!
Image by Foundry Co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