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閱讀筆記]為什麼一流的公司和開發者願意免費捐獻他們所做的作品?

Contents

原文網址 Why the best companies and developers give away almost everything they do

在灣區日報看到這篇文章, 裡面的內容很棒, 也跟我們昨天討論的舒適圈話題有關, 摘要一下裡面的重點跟大家分享 , 文章作者認為這些一流的公司如Google, Facebook, Twitter, 還有開發者願意貢獻出opensource和在研討會擔任講者出發點有下列幾點. 

Mastery

作者提到學習最好的方法, 就是去教別人, 所以當公司鼓勵員工去寫作(例如寫Blog), 擔任講者, 貢獻opensource, 無形中成為最便宜與最有效的訓練, 我曾經為了擔任JavaTwo講者, 那份簡報花了我一個多月準備, 這中間過程確實學到很多東西 , 有擔任過講者的應該都有同樣的經歷.

Quality

如果有做過opensource的開發者應該會相當有經驗, 當你攤開source code, 功力立刻見高下, 你可能還要忍受批評, 於是你就會push自己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文件 , unit test都一樣.

Labor

當你opensource, 使用者就會來幫你做測試, 回饋bug, 功能改進, 甚至會有開發者自願貢獻source code, 你如果收到pull request應該也會很高興,不過私底下問過幾位以前訪問過有做過opensource的podcast來賓, 可能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好處, opensource也是要做marketing才會有人知道你的作品, 所以對這件事期望不要太高 XD,除了做opensource, 寫blog也可以獲得這個好處, 我經常收到網友來幫我指正哪邊有錯字 哈哈, 可見我寫的文章還有人願意看, 還有一些觀點的交流, 這也是一種收穫.

Marketing

作者講了一句很棒 : 如果你是開發者呈現在你的雇主最好的一面就是分享你的作品, 這個說法其實對僱主有一個反向思考,那麼opensource開發者真的適合我目前的團隊?? 翟本喬先生有針對這個議題寫了他的看法,可以參考我之前整理下來的一些想法, 幫自己的職涯做成長駭客

我會提到上面的文章用意不是說做opensource不好, 開發者還是要去思考一下當你分享了很多opensource還是不受青睞, 原因不是你不夠努力, 不要氣餒. 我對開發者做opensource這件事是持正面的看法. opensource除了個人, 也是許多大公司用來做Marketing的管道之一.

我自己出來創業這麼多年,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最難的事之一, 我會告訴你-Marketing是其中一項, 你很努力, 你的idea很棒, 你要如何讓全世界的人或是你的目標客戶知道你的產品或是服務很棒? 這就是Marketing, 這個很難, 真的很難,所以要說兩次, 所以我目前會開始鼓勵有參加Soft & Share網路讀書會的成員, 當你內心有所得的時候, 寫下來成blog或是github issue(微部落格)放到Soft & Share Github, 我會透過我目前的行銷網路去推播. 這會是一種長期的累積, 跟練功沒什麼兩樣. 順便提一下, 過去幾個月曾經有網友問我要如何幫助Soft & Share? 將你參加讀書會的心得分享出來, 就會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忙 🙂

擔任講者, 然後將簡報分享到slideshare, 這也是很棒的行銷方法

Ownership

作者提出一個觀點, 以一位開發者的角度,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投入了上千個小時在專案上, 如果你離開了那家公司, 那麼這些資產不是你的, 而是屬於這家公司的, 我對這種說法其實是比較有疑慮的, 即使是opensource還是要看公司是使用何種opensource的授權? 所以即使你幫一家公司做opensource唯一的好處是你下一個僱主可以看到你花了多少努力在這個opensource上, 以我自己而言, 如果我跟大家說我做過哪些很cool的專案, 那些軟體, 那麼證據呢?? 現在看到大家在Github profile的commit紀錄花花綠綠的, 真是好生羨慕, 看了幾位大神的GitHub , 那些紀錄好像五星級上將的徽章一樣, 而我現在大概只剩下講古的功力XD

作者也列出了不願意分享的幾個障礙與藉口, 可以看一下你中了幾個

  • 我沒有時間
  • 沒有人願意看我的作品
  • 有些人會偷走我的作品 or idea

作者後面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講這些障礙, 並且舉了很多例子鼓勵你分享作品, 大概看一下, 以目前自己的心態, 我是不用這些激勵了, 需要的只是鼓勵, 如果你的內心對分享有障礙, 就花一點時間將這篇文章好好看完吧!

One more thing

我剛開頭的時候, 為何會說這篇文章跟我們昨天討論的舒適圈話題有關?? 你可以思考一下, 你對於

  • 寫文章
  • 擔任講者,
  • 開放你的作品source code

以上任一活動不喜歡, 有障礙嗎? 如果答案是Yes, 恭喜你, 你找到你的 “不舒適圈” 你可以開始去嘗試將大腦的舒適狀態轉換到 “不舒適” 狀態, 然後去做好這些事, 這就是成長的開始, 如何讓成長不斷, 就是每天去想你有那些事是不喜歡做但是做了其實對自己是有幫助的, 如果你想到了, 去做了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喜歡我們的分享嗎? 記得使用以下社群分享按鈕分享給您的社群朋友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