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 Share 週報-9

這次的週報可能跟以往不太一樣, 過去的8週週報比較像是在做剪報重點整理. 上週看了這篇文章-小端血淚史:你我如何被臉書算法改變? , 這篇文章讓我省思了好久, 裡面有提到一件是如果有經營過技術類的FB粉絲團或是社團的人最近都會有感受的-貼文的觸及率不斷在下滑, 除非付費做FB廣告, 文中講的我大概都有試過, 只有一件事沒做, 每半個小時去發文 🙂 今年確實也花了一點錢去試看看FB的廣告效果, 因為FB不斷提醒我, 增加廣告預算可以增加文章的觸及率, 昨天更好玩的是收到FB的通知告訴我第二次的廣告互動率不好, 我必須再追加預算, 這樣廣告效果才會好. 坦白說, 對於追求按讚次數, 然後增加觸及率這件事, 內心已經有點感到疲倦. 加上最近看一本書-成長駭客, 裡面有提到Facebook跟MySpace剛開始的時候, MySpace的會員數與流量都是勝過Facebook, 但是Facebook對於互動率的關注勝過流量與會員數, 最後Facebook還是取得社群的龍頭.

改變

省思之後就要做一些改變, 大約三週前, 我為了Soft & Share的電子書團購設定了Slack, 因為有參加團購的網友希望我們辦團購之外還能辦讀書會, 第一時間我是在FB申請了社團, 然後讓有參加電子書團購的網友去加入, 然後利用FB社群能做一些交流, 但是我們團購的書籍有跟專案管理有關, 有跟設計有關, 也有跟Node.js有關, 將這些網友聚集在同一個FB社群其實是有一點怪, 但是如果為每一本書建立一個社群這有超出我們的工作負擔. 一直到有一天我在FB的邏輯思維社群看到社群的版主說他想成立邏輯思維的Slack做線上討論, 想加入的就將e-mail給他, 其實我在公眾社群是不太喜歡將自己的e-mail就這樣貼在上面, 因為可能會收到不少垃圾郵件. 但是基於對Slack的好奇心, 我將e-mail交給他們, 沒多久我就收到一封slack的邀請信, 就這樣加入了slack, 其實早在一年多前我就申請了slack帳號, 因為slack很紅想要了解為何這樣的聊天室軟體會這麼紅. 但是裝起來後有點失望-不就是聊天室, 我相信應該不少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 為何一個聊天室軟體可以稱做企業協同溝通軟體? 這樣一個簡單的idea在矽谷是紅翻天, Slack很多功能其實都必須要靠外掛才能稱得上是企業協同作業平台, 因為過去我賣了企業研發團隊協同作業軟體賣了10年. 我對這塊市場相當熟悉, 光靠聊天室要賣到企業, 又要走SaaS的模式在台灣很難做, 在台灣做企業軟體都要包山包海, 還要送一些東西, 客戶才會覺得划得來. 於是我當時申請後就沒有繼續用下去一直到我進去了邏輯思維的Slack.

使用Slack建立讀書會

於是我也如法炮製, 3/12在社團宣布我要將FB社團搬到Slack, 那個週末包括有參加電子書團購的客戶大概將近300位網友加入, 於是我開始經營起了Slack, 但是我對Slack的管理相當陌生, 只會建立Channel, 邀請網友加入. 但是我相當幸運, 我遇到幾位網友, 他們對Slack很熟開始在線上教我如何設定Slack , 安裝Bot. 這種經驗其實很妙, 這是我在過去剛開始經營Facebook粉絲團從來沒有的體驗, 在Slack中的網友的互動變得很密切, 在Facebook的互動感受最快的就是看到按讚的次數很少有網友來留言, 即使我經營的粉絲頁人數已經達1萬人, 但是在Slack很直接, 因為每個人一進去就會講幾句話, 主客的界線沒有那麼遠. 這應該跟Slack的本質有關-它本質就是聊天室, 一進去就是很自然看到人就會哈拉幾句.

使用Slack做線上讀書會效果好嗎?

剛使用Slack時除了以上說的互動變得很頻繁, 還有就是我可以為每本書建立一個Channel, 有買那本書的網友就自己去加入那個Channel, 然後他們就可以在那個Channel討論書的內容, 哈, 這是我原本的構想, 可是效果很差. 剛開始可能是新鮮, 但是每本書的Channel建立好後沒多久互動就冷了下來. 這個我大概觀察了2週. 雖然把人帶進了Slack, 但是沒有互動的社群就像沒有朝氣一樣. 人數多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開始思考讀書會應該怎麼辦?

我為這個問題想了很久, 一直到有一天看到蔡志浩老師的文章, 那篇文章很有趣, 是蔡志浩老師將他過去在twitter寫的隻字片語收集起來變成一篇blog, 沒多久我又看到另一篇蔡志浩老師的另一篇文章, 他最近在看運動營養學, 於是他把每一章的重點摘要像twitter一樣寫下來整理成一篇讀書心得. 其實這件事我也常在做, 但是我並沒有將我畫的重點收集成一篇讀書心得. 但是蔡志浩老師的這兩篇文章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如果讀書會是讓每個人畫重點, 分享重點, 這應該不會很難吧?

開始實驗

這期間我在FB的po文, 無論是分享別人的文章, 或是自己的文章, 我都會在下方放一個Link, 表示我準備了一個Slack, 可以用來開讀書會. 但是這個舉動只是引來流量, 對於開讀書會這件事並沒有幫助, 就像我剛開始講的Facebook跟MySpace案例一樣, 最後是強調使用者互動的Facebook勝出, 流量一點意義也沒有. 一直到有一天早上, 我在Node.js社群看到一位網友polo說他想辦NodeJS的讀書會, 於是我跟他接洽問他是否願意在我的Slack辦讀書會, 我可以幫他宣傳, 他很爽快就答應了, 那一天我幫他宣傳有NodeJS的讀書會並且是在Slack上辦,當天Slack人數從300多人成長到400人左右. 但是這還是沒有解決我心中的問題, 讀書會該如何在Slack上進行? 要如何讓Slack上的網友互動起來? 雖然人數很多, 但是問題跟之前一樣. 大家進來表示要學NodeJS, 第二天就冷下來了, 不過這個讀書會後來在polo的帶領下, 辦得很成功, 後來人數太多還拆成了4組.

讀書會該如何進行?

上週六, 這天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我一早起床腦海裡大概有一個讀書會的藍圖, 人數不可超過10人(這個經驗跟我以前當過技術經理有關), 每個人都要分享重點, 每個讀書會都要有一個班長負責-因為我們的人力資源與時間有限. 那天早上我還是如法炮製, 去其他社團分享文章順便宣傳我這邊可以辦線上讀書會. 當天的人數不斷的攀升, 我覺得有點妙, 因為那個社團是比較像是UI/UX設計師的社團, 我分享了一篇文章, 內容是UI/UX設計師必讀的好書, 每位網友一進來就開始自我介紹, 並表示他/她對UI/UX很有興趣, 想要參加讀書會學習UI/UX. 隨著人數不斷攀升, 我心裡想, 這誤會可大了, 他們該不會以為我要辦跟UI/UX有關的讀書會? 所以跑進這個社團. 過沒多久另一位網友跑到general channel來問這邊有沒有人在研究growth hacking? 很巧, 我當時就在看這本書, 於是隨手拍了一張照片回她說: 妳是在問這本書嗎? 我心念一轉, 既然我自己在讀這本書, 何不將自己心中讀書會的藍圖來實現看看, 於是我跟她說, 我們來辦這本書的讀書會吧!, 我來當班長. 後來這本書的讀書會包括我那班一共辦了三班, 而且是不同的班長帶領.

有了第一本書的讀書會, 我開始找讀書會班長的適當人選, 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去挑, 只要願意, 我就會跟班長講一下我的概念, 設計心理學這班的班長就是這樣找來的, 她一進Slack就到#self-introduction自我介紹, 我就主動過去跟她打招呼, 並問她是否有意願來組讀書會? 我很幸運, 第一次這樣的邀約就得到Yes的回答, 這給我很大的信心, 於是陸陸續續我找到了5位班長. 每位班長都有自己的特色,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這一週下來我一共組了6個讀書會, 每班都是額滿狀況. 我覺得我很幸運隨機挑到的班長都很活潑也很盡責, 如果你有加入他們的讀書會應該可以感受得到他們的熱情, 他們都是以當義工的方式來當班長, 我並沒有支付薪水給他們. 希望你能給他們多一些鼓勵與掌聲. 如果這5個讀書會可以辦得起來, 這也是我過去從來沒有的經驗.

目前進行中的讀書會

可以參考這裡 列出了目前進行中的讀書會, 裡面也有描述我們會如何進行讀書會, 目前每班都是額滿, 但是我有寫如何加入候補, 與如何申請班長.

未來會再辦下去嗎?

目前我對外的回答就是-如果有人自願出來當班長, 我就會辦下去:-) 所以就隨緣了!

FB的社團跟粉絲團還會繼續經營?

短期內不會收起來, 但是我們應該會放比較多的心力在Slack線上社群與讀書會經營.

想要加入Soft & Share的Slack線上討論群組與讀書會嗎? 加入Soft & Share Slack 

喜歡我們的分享嗎? 記得使用以下社群分享按鈕分享給您的社群朋友吧!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探索更多來自 Soft & Share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