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這是 Soft & Share 訂閱會員特別服務,我們會選讀實用,有啟發性的文章,並摘要我們看到的重點筆記。
摘要筆記可以幫助你快速知道這篇文章的內容,如果對文章的主題內容細節有興趣,我們會建議自己完整讀完一次。
文章內容主題
- [團隊管理] 如何在最後期限的壓力下發揮創造力?
- [創業] 為什麼你應該一開始先做極小的產品 ?
[團隊管理] 如何在最後期限的壓力下發揮創造力?
原文標題:How to Be Creative Under a Deadline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是否有一個經驗經常在最後期限的最後一刻才把報告寫出來?或者是做好明天要 review 的產品功能?有最後期限( Deadline ) 並不是壞事,最後期限會給我們交出產出的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也會破壞我們的創造力。如何在最後期限的壓力下還可保有「創造力」?
這篇文章不僅適合團隊管理者閱讀,也適合軟體開發者或從事創造性工作的自由工作者閱讀。
摘要筆記
1 利用你的最後期限
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教授特雷莎-阿馬比萊研究了177名在美國一些頂尖公司工作的人。她發現,雖然嚴格的截止日期會阻礙創造力,但溫和的截止日期也會阻礙創造力。
在低度到中度的截止日期下–介於緊張和溫和之間的中間選項的工作者在每個組織中表現出最多的創造力。期限的壓力可能並不令人興奮,但時間敏感的環境可以讓你的工作得到應有的關注,並幫助你抵禦可能破壞靈感思路的分心。
“如果人們和公司覺得他們有一個真正的最後期限,他們就會理解它,他們就會接受它,”
“他們明白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的重要性,以及快速完成的重要性–如果他們受到保護……這樣他們就可以集中精力,他們更有可能發揮創造力”。
但如何創造一個適度的期限呢?已經給了你一個截止日期,你卻不能改變它。
你不能改變單一的迫在眉睫的最後期限,但你可以做的是把它分成更小的迷你期限。將迷你截止日期作為一個更大的專案的一部分,可以讓你將工作分門別類,並在完成每項任務時看到進度。
較小的最後期限可以減輕你必須完成大量工作的壓力,而讓你專注於手頭的任務。每一個由你完成的小期限,都會給你增加達到最終目標的動力。
2 頻繁切換任務
哥倫比亞商學院最近進行的一項行為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參與多個專案的創意腦力激盪,同時使用三種工作方式中的一種。一組不能轉換專案。另一組被告知同時進行多個專案。第三組被告知每隔一段時間就切換專案。第三組,即任務轉換組,結果是最有創意的。
“嘗試需要創造力的問題時,我們常常會陷入僵局而沒有意識到。” “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內,定期在兩個任務之間來回切換,可以重置你的思維,使你能夠從新的角度來處理每個任務。“
經常換檔,迫使你在重新審視每項任務時改變對它的看法。這種工作方式能培養更多的創造力,避免你在同一個專案上專注太久而出現的思維僵化。
所以,如果你在編碼任務中陷入困境,就離開它,轉而進行測試。如果你陷入了寫作障礙,沒有任何想法,就離開它,轉而閱讀。以此類推。
3. 用思維傳遞( Brainwrite ) 代替頭腦風暴
腦力激盪幾乎是每個工作場所中的必修課。但問題是:它在壓力的情況下是行不通的。
在壓力的情況下,錨定就會到位。在錨定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把過多的權重放在我們所獲得的資訊的第一個想法上。
凱洛格管理學院管理與組織學教授利-湯普森說,如果每個人在會議前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來討論,就會消除討論簡單想法的困難。會議前的 “初步構思 “期給人們提供了思考的時間,可以提出一系列的想法,而沒有腦力激盪會議的壓力。
4. 不要向冒牌症候症屈服
你把自己的成功外化,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別人弱的評斷能力或憐憫。你覺得自己做有意義的創造性工作的能力是如此短暫和脆弱,以至於很快就會永遠消失。
這裡有一些方法來對抗冒牌貨綜合症,阻止它干擾你的創造性思維。
- 擁抱它–害怕是可以的。
- 記錄你的成就,以提醒自己你的成功(無論多小)。
- 將 “信心增強劑”(例如,人們對你的工作留下的好評)儲存在一個資料夾中。
- 記錄你的流程,不再懷疑你的方法。
- 避開消極的人(但要聽取建設性的批評)。
5. 控制你大腦的雜音
擔心最後期限就像一隻坐在你肩上的麻雀–喋喋不休地說著所有可能發生在你身上的可怕事情,它們會多麼可怕,而你又能做多少事情來阻止它們。花太多時間聽麻雀說話,你就會開始相信它。它會侵蝕你的信心。
只是聽一聽那焦慮的麻雀般的聲音,並認識到它不是你,它也沒有告訴你關於你或你的處境的真相。看看你的周圍,散散步,走動走動,和朋友們重新建立聯絡–同時把麻雀的聲音保持在你的意識中,而不被它所吸引。有點像你在背景中開著收音機,但你並沒有真正聽進去–聲音在你的意識中進進出出,沒有吸引你的注意力。
練習做得越多,失敗的煩惱就會越淡化,你的思路就會越清晰,你的心情就會越平靜。
“與其擔心你無法控制的東西,不如把你的精力轉移到你可以創造的東西上。” ~ Ron Bennet ( 上次我們分享那篇成為一位斯多噶主義者的喜悅也在強調這一點 )
[創業] 為什麼你應該一開始先做小產品 ?
原文標題 Why You Should Do A Tiny Product First
本文以 37signals 的例子,發現新創公司與其一開始就花半年以上做一個產品或服務,不如先從幾個星期或一兩個月就能完成的小產品開始。
37signals 是 Basecamp、Campfire 和 Highrise 的製造商,也是 New York Times 的最暢銷書 Getting Real 和 Rework 的作者。 在 2003 年 1 月 37SIGNALS是一家很小的顧問公司,沒有應用軟體也沒有出版任何書。而他們現在是持續每月數百萬美元進帳的公司。
這一切開始於他們先做了一個 45 頁的 Evaluating 25 E-Commerce Search Engines 產業白皮書,每份派 USD79 ( 兩年後他們決定將此轉為免費發送 )
雖然 37SIGNALS 有能力設計開發他們的 Web APP,但為什麼他們不那樣做呢 ?
根據他們 Eureka 那篇部落格說的 :
“ 我們不是設計師、軟體工程師、資訊架構師、文案撰稿人、客戶體驗顧問,或者如今人們想稱呼自己的其他任何身份……底線是:我們是風險管理人。出售“設計”的設計師、出售“程式碼”的工程師,出售“關係圖”的資訊架構師在出售降低錯誤的產品。出售的東西是減少客戶的風險。這就是人們想要的。”
由此看來 37signals 認為幫助客戶降低風險比工具、流程或技術來得重要。
如果這 45 頁的白皮書也能做到,為什麼不從這開始呢 ?
此外,由這時間比較短的產品製作,還會得到另外的好處 :
他們將由這個專案經歷產品建置到賣出的過程。 包含一個產品完成需要做什麼?人們在購買前會問什麼問題?轉換率如何?賣出後需給的服務 ? 客戶的滿意度 ? 遇到退貨的狀況 ?
更甚者, 這樣的白皮書為 37signals 提升了其在同性質軟體顧問市場的競爭力, 帶來潛在客戶。
作者說她看到許多案例都跟這類似,由小小產品開始是創業起頭的好方法。
幫我們個小忙!
Image by Marcel S.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