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2021 一開始,社群圈最大的震撼彈莫過於 clubhouse 。使用聊天的方式進行社交活動無論是實體或是線上,這種社交形式已經行之有年,但是由於 COVID-19 武漢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人們的社交活動不得不轉到線上
Clubhouse 等於是疫情蔓延下的產物,它彌補了因為疫情剝奪了實體社交的損失,滿足了人們想要與陌生人交流的渴望。
透過線上工具進行交流,大家經歷過了 2020 年的洗禮,對於使用這些工具來開會,溝通已經不再陌生,但是僅限於自己的「同溫層」
Clubhouse 為何會如此受歡迎?我想除了這個服務使用「飢餓式行銷」,最大的一項原因就是跨越同溫層。
跨越同溫層以前可以透過追蹤不同領域專家的社群帳號來滿足這個需求,但是受限於「演算法」,你追蹤的這些專家分享的資訊,不見得會出現在你的社群塗鴉牆上,無論是 facebook,youtube,twitter 都有這方面的問題。
Clubhouse 等於是掀起了這個大悶鍋。
思考用 clubhouse 做什麼?
我參加了許多 clubhouse room 後,讓我第一個想到的功能就是 – 線上讀書會。clubhouse 讓我回想起了 2016 年 3 月開始,我使用 slack + zoom 開線上讀書會的經驗
當時的線上讀書會的做法是由我們選一本書或是由網友推薦想讀的書籍,然後讓對於這本書有興趣的網友透過 slack 來組織讀書會。
2016 年年初使用線上社群服務,有規模地組織讀書會, Soft & Share 應該是第一個開始進行的,當時因為這個服務很新鮮,slack 上共有 2000 多人加入,前前後後也組織了不下 50 個線上讀書會,這也要感謝當時有一些熱心的網友幫忙組織 。
線上讀書會的進行方式是大家決定每週的閱讀進度,每週除了約定時間在 Zoom 上面聚會討論,還使用 Trello 這個線上看板工具分享自己的閱讀筆記。
這樣的讀書會算是有點「重 (heavy)」的讀書會,需要投入不少事前的準備 – 閱讀/筆記/討論。但是會採用這樣方式除了避免大家沒看書就跑來參加,沒有把書看完參加讀書會的副作用很多,例如聽不懂書友在講什麼,無法融入深度的討論。
所以可想而知,這樣形式的讀書會,對於平日忙碌的上班族等於是一種額外的負擔,能真正把整個讀書會跑完的,並不多。
當時為了解決這樣的狀況,我又做了幾次改良,例如在每個讀書會舉辦前,帶大家開會前會,搭配使用線上白板工具,教大家如何使用 ORID 方式進行每個章節的討論。這個會前會的目的是讓大家利用 ORID 寫下自己為何想讀這本書,當人有一個閱讀的明確目標,會比較有意志力來完成它。
我必須承認,即使像我這樣有紀律的人,即時目標明確,到最後還是很容易出現意志力薄弱的問題。使用意志力看完一本書,還要在讀書會討論與分享,真的不容易。
所以 Soft & Share 精實雲端讀書會最後還是失敗告終。
如果我要使用 Clubhouse 重新辦讀書會,我必須重新為這個線上讀書會重新定位。
雪球雲端速讀快閃讀書會的目標 – 擴大「雜學資料庫」
我對「速讀」這件事並不是很熱衷,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慢半拍」的人,動作慢,反應也慢,一件事情要想很久才想通。我從小到大,聽到長輩對我最多的評論大概就是「憨慢」這兩個字(請用台語發音) 。
這個先天上的限制也反應到了閱讀這個行為。所以我很多書都只看了一半( 漫畫,小說,故事書例外 ) ,甚至只看了 1/3 。
沒有把一本書的架構看完,最後的下場就是 – 半桶水。而且很不幸的是「好酒沉甕底」,有些你想要得到的答案,偏偏在書的後面才能看到。
我後來察覺到了自己這個缺點,所以我自己有做一些改善,例如一本書有 12 個章節,那就一天看一個章節,花 12 天把一本書看完後再看下一本。
最近 2 個月的閱讀中,自我察覺到自己的閱讀速度變快了,這讓我想起了 2 年前閱讀的一本書 – 雪球速讀法。於是我又去書櫃把這本書翻出來看了一次。
簡單地說,我的閱讀速度變快,真正的原因是我的「雜學資料庫」變大了,而不是我被雷打到,或是被外星人綁架,突然有一天開竅了。
我在 2 年前看完雪球速讀法後,我試了幾次,並沒有得到好的體驗,所以就把這本書放到一邊去了,我並沒有真的去實踐這本書講的方法。
2 年後回過頭來會願意相信這本書教的方法,反而是自己真的感受到「雜學資料庫」變大的好處,這個「回饋」花的時間稍微太長了一點。
但這是大腦的慣性在抵抗,也是無可奈何的事,試想一下,一個閱讀經驗將近 40 年的人,要在短時間就改變閱讀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改變大腦的慣性真的需要一點時間。
所以如果你閱讀完雪球速讀法,然後找一本書開始採用,感受不到這個好處,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不要忘記 – 速讀的關鍵在「雜學資料庫」的大小。
平常除了閱讀書籍,我還有在經營 Soft & Share 內容訂閱服務 – 每天改變一個觀點。所以我的雜學資料庫吸收管道除了我感興趣的書籍,還有我追蹤的國外網站文章 ,內容涵蓋了 – 學習如何學習,個人成長,產品管理,行銷,趨勢,IT 技術,創業,行銷等主題。閱讀國外文章的習慣我已進行多年,後來把這個習慣包裝成訂閱服務。
所以這個讀書會我重新定位為 –
學習雪球速讀法,增加自己的「雜學資料庫」。
每週透過線上語音社群線上分享自己本週使用雪球速讀法看的書籍並分享自己從這些書籍中得到了哪些有趣和受到啟發的觀點。
這個讀書會跟 2016 年的雲端讀書會不一樣,不再以協助你讀完一本書為目標,是將閱讀這個行為回歸給你自己,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為目標。
增加雜學資料庫,增加閱讀速度那又怎麼樣呢?
關於閱讀的好處,我這邊就不多說了。人生總是會遇到「卡關」的時候,最怕的是卡關的時候又引起了「匱乏思維」。時間上的匱乏感有時候會讓我們想要「走捷徑」,這時候就要小心這種思維上的謬誤所引發的後果。例如想要一夜致富,結果方法不對,賠上更多的時間與金錢。
人卡關的時候,閱讀是一個突破關卡的方法,但是閱讀對很多人而言是最花時間的,所以往往也不願意投入時間。
「雪球式速讀」強調的其實不是速讀,而是「雜學資料庫」累積後所帶來增加閱讀效率的好處。
雪球雲端速讀讀書會的時間與工具
✍ 時間 – 每週三晚上 9:00
✍ 長度:1 ~ 1.5 小時
✍ 參加人數:3~6 人
✍ 線上語音聊天室 – Discord
這是 Discord 的加入網址 – https://discord.gg/4Yd86qm6NX
讀書會的進行方式
讀書會目前我想到有兩種方式
- 主題式讀書會 – 預先指定一個主題,例如我最喜歡的一本自傳
- 沒有主題的讀書會 – 大家自由分享最近閱讀的書籍
這個讀書會,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踴躍分享,如果當週你要擔任分享者,你可以在 Discord 的線上聊天室跟我報名
總結
跟陌生人分享你的觀點需要一點勇氣。我發現這個勇氣比擔任主持人還要多一些,因為我自己想要體驗這個感覺,在一個有 1000 多人的 room 勇敢的舉手發言。
雖然我以前的工作經驗需要在很多人面前講解產品,也曾經到社團做過公開演講,但是很奇怪,在這種場合舉手發言還是會猶豫,還是會緊張。
你看我講話自然流暢,我心臟其實還是跳個不停,我在想也許在 room 中看到那些講者在講話,他們內心應該也是很緊張。當然有些講者平常的工作就是在擔任講師,他們的適應狀況會好很多。
這種不舒適感會讓你猶豫要不要站出來分享。我的心得是 – 何不把參加讀書會當作是一個訓練自己短講的一個場所
表達能力需要刻意練習,希望大家能透過這個讀書會,除了滿足讀很多書增加自己的「雜學資料庫」外,還可以順便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歡迎大家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