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參加 Soft & Share 讀書會心得 – 找回自己心靈喘息的空間

Contents

這篇文章是 Hsuan-Ju 參加了 Soft & Share 舉辦的 10 週 The Effective Engineer 雲端讀書會後所寫下的心得分享,Hsuan-ju 目前還是研究所二年級學生,看了她的心得文,相信她應該遇到一位影響她未來職涯成長的貴人,祝福她未來在職場上會有精彩的表現。


在我們這個年代,學生越來越不讀書了。

但別誤會,我們不是不學習,我們只是很少再用實體書學習了。在這個互聯網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用網路資源學習,有線上影片(coursa慕課網)、網路專欄、翻轉教室、甚至網路說書人:邏輯思維等…讓我們不用看書也能快速擷取書中的精華。

但有些東西如果太輕易獲得,就失去了重量,會像羽毛那樣稍縱即逝。別人眼中看到的東西,就算他/她鉅細靡遺的告訴我們,那還是他/她的,不會完全變成我們的。當我們看 LINE,看 FB,接收訊息的當下,我們感受到資訊如潮水般灌入頭腦,每篇說的都頭頭是道並感覺受益良多,心裡實在充實,但當潮水退去,靜下心來一想,剛剛看的東西什麼也想不起來,什麼也沒有留下。

我忍不住心裡升起一股如失重般的無助感,這樣的恐慌在我們的朋友群是常被討論的話題。所以越來越多人開始重新拾起書本,希望找回讓自己心靈喘息的空間,也在徬徨的當下,遇見了 Soft & Share 雲端讀書會。

這個雲端讀書會是由名為 Soft & Share 的新創公司所創辦,終旨是“告訴我, 我會忘記; 教導我, 我只是記得; 讓我深入其中,我便學會”,大家可以在雲端平台自由提出想讀的書,並湊齊5人以上後,組成為期10週左右的讀書會。

我目前參加的讀書會,是閱讀一本名叫 “The Effective engineer” 的書,這本書的作者 Edmond 曾經在 Google 工作,也待過不少新創公司,目前在美國矽谷相當有名。

我認為這種透過網路舉辦的雲端讀書會,讓我們得到 3 個比實體讀書會更多的好處:

  • 打破地域的限制
  • 人脈來源更廣
  • 時間更有彈性。

舉例來說,我們讀書會的成員有旅美 20年經驗的資深軟體工程師,也有在台積電工作的20幾歲新鮮人,也有公司的PM,台灣新創公司的工程師,當然也有像我這樣的學生。有不同年齡層,甚至跨國界的人們互相刺激思考,讓整本書讀起來更深入,更踏實。

舉一個例子,我們寫軟體有分四個階段:提出需求/設計/實作/測試,此書提到,測試的部分,其重要性跟實作一樣重要,但台灣很多公司因為專案時程給的短,導致往往沒有很重視這一塊,連學校在做專案時,也不特別要求要撰寫單元測試,甚至沒有很多專門的測試課程。

在讀書會進行中,有一位台灣新創的共同創辦人就提出這一點,問測試部分在何種特定情況下可以做取捨?那位資深軟體工程師分享了他在美國大型軟體公司與新創軟體公司的經驗,他指出測試在他們那裡是理所當然的觀念,不應該去想甚麼情況能跳過它,而是要去想如何開發更多好用的工具,輔助測試的過程進行得更快速,這才是好的工程師思維,也是較好的mindset。

我們一路下來的討論收穫很多,也讓很多想法在大家的心中萌芽。像是在美國的那位資深軟體工程師提到了:

這次讀書會使他未來想回到台灣,創建另類的軟體翻轉教室,教導一些很基本但卻至關重要的軟體開發觀念,提升台灣軟體業的品質。

我們也都很開心的說要助一臂之力。

每週一次的讀書會討論已經成了我心靈的綠洲,讓我漂浮不定的心靈羽毛有了重量,在失重的現代社會保有方向感。尼采(德國作家/哲學家)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都出生在監獄裡,這個監獄的圍牆就是我們目光的盡頭,我們能看多遠,監獄的盡頭就有多遠」。所以我們要一直提升我們的視野,但我們要記得,我們一直在監獄裡頭。我認為唯有深入咀嚼過的資訊才能沈澱成知識並擴展我們目光的盡頭,互聯網的方便性可載舟亦能覆舟,我們要讓他協助我們變得更自由,而不是不由自主,隨波逐流。

關於 Hsuan-Ju

剛踏入資訊領域的小菜鳥,正在努力充實自己!目標成為厲害的工程師,讓自己有能力做自己喜歡的事! 歡迎透過我的 Blog 與我交流!


The Effective Engineer 雲端讀書會一直都有開放報名,滿五位以上就會成立讀書會,有興趣歡迎來報名參加!

喜歡我們的分享嗎?使用以下的社群分享按鈕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