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獨立創始人訓練營] 回顧

Contents

這是 Soft & Share 訂閱會員特別服務,我們會選讀實用,有啟發性的文章,並摘要我們看到的重點筆記。

[獨立創始人訓練營] 回顧

課程重點筆記

後言

我自從開始做文章選讀,我其實都是透過翻譯軟體將整篇整理成中英對照後,然後完整地把整篇文章看完一遍再整理出我看到的重點

我看了這系列後,覺得這系列實在太棒了!跟我以前看過的許多創業課程不一樣的是-這是由一位有成功與失敗過的獨立創始人寫的,看起來不會有距離感,在看這整個系列時,你必須先理解什麼是獨立創始人?跟外面講的創業有何不同?

有些創業輔導都是要你先想一個商業模式,或是產品點子,然後去跟金主募資 ,我待過兩家新創公司都是走這種模式 ,一家已經收起來了,另一家還在苦苦掙扎離 IPO 遙遙無期。這件事告訴我一件事 – 不是找到很多資金還有產品概念就是獲利的保證。

這一系列的獨立創始人訓練營不太一樣,他一開始使用遊戲的譬喻 – 能力升等 ( Level Up ) ,他認為獨立創始人的創業跟玩遊戲過關一樣,應該從最基本的開始,然後逐漸將自己的能力圈擴大,這樣可以增加創業的成功機率。

這一系列的課程我幾乎將作者的內容都翻譯成了中文 ,但是我沒有先獲得作者同意,所以你在閱讀這一系列的課程時,請不要流傳出去

感想與我踩過的地雷

我以獨立創始人的身份創業到今年邁入 18 年了,看了這一系列的獨立創始人訓練營跟對比我這 18 年的經驗,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大概就是要將自己目前的業務轉換到另一個領域這個點。

1 選項太少

所有的產品服務都會有所謂的興衰期,當市場衰退時也就是對獨立創始人最大考驗的時候

要選擇在既有的市場繼續奮鬥?還是要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這兩個問句如果大家看過我分享零偏見決斷法這本書,裡面就有提到好的決策品質是不要讓自己陷入二選一的狀態

所以如果當陷入這種窘境的時候,增加自己的選項會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這是我踩到的第一個地雷 – 我的選項太少

2 不重視談判技巧幫自己增取更有利的條件

為何我的選項太少? 因為不重視談判技巧

大家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投資也不要單壓個股,其實獨立創始人創業也有同樣的問題。當時我確實有為這個問題找解方 – 找不一樣的供應商來源。

當時我在做台灣的軟體開發團隊協同作業軟體這個市場 ( 很類似 GitHub ) ,我其實可以在這個市場開闢多個產品線,當時我確實也有這個能力,但是在談獨家代理權的時候,遇到對方不合理的要求,我並沒有透過談判技巧來取得一個雙贏的局面

還記得華頓商學院談判課程中有提到- 低權力狀態?如果忘記了再回去複習一下( 站長成長週報 035 善用低權力狀態 ) ,我當時代理的一個產品已經打入幾家知名的企業,我當時想引進其他的軟體開發協同作業解決方案,但是我沒好好善用低權力狀態,反而以當時我手上的籌碼把自己變成了「高權力狀態」,所以當時談了兩家國外的解決方案都沒談成。這是我踩到的第二個地雷。

3 沒有確認客戶願意買單的狀況下就花許多資源開發產品

想要開發自己的產品,看到了需求也找工程師進行開發,但是客戶不買單。沒有確認客戶是否願意買單的狀況下,只看到需求就去開發產品,這是我踩到的第三個地雷。( 這個地雷我總共踩了兩次 ) ,雛形產品 ( MVP ) 這個階段時間越短越好,時間對創業者就是金錢,如果你花了 1 年驗證這是失敗的想法 ,你損失的就是 1 年的機會成本。如果可以縮短到 3 個月,就算失敗了,你還有剩下的資源快速切換到下一個創業想法。( 但是做內容訂閱似乎不是這樣,這點我還在摸索 )

4 先從小到大,不要輕忽小額的收入

如果再來一次,也許我會先從小錢開始賺,再慢慢將產品升等到高階的市場

我創業一開始就挑戰企業市場,軟體要賣進企業市場是一個不太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對獨立創始人的小型公司 ,企業根本不相信你有能力可以服務他們

但是我還是在企業市場待了 10 年,我運氣不錯挑的產品有其獨特性,所以幾家知名的上市櫃公司願意買單,但是這是一個很令人挫折的過程 – 平均一張訂單大概要花 6 個月的醞釀 ( cooking ) 。我還蠻佩服自己這 10 年下來沒有精神崩潰 ( 快接近了 )

為何我會說先從小錢開始會比較好然後再逐步往上挑戰?這跟人的「獎勵迴圈」有關係。你的大腦不斷受到外部獎勵,你做起來會比較快樂一點。如果拜訪 100 家客戶後只有兩家願意買單,而且說要測試半年,除非要有很強的信念,不然這些日子是充滿挫折的。

大人學那兩位創辦人我覺得他們做了一個策略還不錯,他們剛開始的商業模式跟我的路線很像也是做企業市場的軟體,cooking 的時間很長,但是他們又跑去經營企業教育訓練市場,當時教育訓練對他們而言可能是 side project ,但是現在大人學已經是完全的教育訓練顧問公司。這是當時我做的一個錯誤的決策 – 只要客戶願意買我代理的軟體,跟這個軟體相關的工具我都做免費教育訓練。其實我平常可以辦一些付費的教育訓練,金額雖然不多,但是在大單還沒進來時,至少還有收入,挫折感不會那麼重。

所以有一位 Soft & Share 會員在 slack 問了我幾個問題,我第一個建議就是- 兼職的講師工作先不要放掉。白天創業雖然辛苦,但是兼職當講師除了有額外的穩定收入,還可以培養人脈 ( 例如有些開發工作可以外包給優秀的學生來做 )

如果要挑戰的創業題目比較大我建議最好有風險創投的資金介入,不要全部使用自己的資金。這也是我過去沒有很注重的一件事。

台灣創業圈有一位叫 Tempo ( 他最近的創業題目是 DeFi ) ,我關注他至少 10 年了,他在找資金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經常去美國那邊找創投交流他的創業想法。以 Tempo 這種等級算是很高階的創業者,如果你是剛開始,不要一下子就跳到這個階段。

做大型專案找外部的資金介入是一種風險分攤的概念,千萬不要因為股權想要 100% 獨佔而輕忽了風險。

我前年在我家附近吃飯,跟老闆聊了起來,他用自己的資金開了一家建設公司,人生上半場都是勝利組,賺了不少錢,但是因為一個建案投資失利,把上半場賺的錢全部賠了進去還負債 2 千萬。

做大型軟體專案的創業是高風險事業,要記得評估風險。

5 注意心理健康與伴侶之間的關係

這 7 堂課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沒有提到心理健康吧!還有我強烈建議不要找自己的伴侶一起創業。兩個人還是專心經營家庭,事業不要綁在一起,雖然你看到檯面上很多成功案例都是夫妻創業,但是你也看不到壞的一面。

6 快樂第一,收入其次

前一陣子我聽了吳淡如的 podcast ,她提到一個創業觀念我覺得蠻棒的 – 做自己爽別人也會爽的事情這點跟這個創業課程的永續觀念是雷同的你做的不快樂,其實事業是無法長久經營的。

有朋友曾經給我一些創業點子,但是我沒有去做,他們覺得我自命清高,我有一陣子也曾經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是自命清高?我看了這個課程後,其實不是的,是契合度跟做了是否會快樂的問題。( 色情/賭博很賺,但是要問一下自己做這件事會快樂嗎?如果真的會覺得快樂,有跟社會期待下不一樣的觀點,在不犯法的狀況下就大膽地去做 ,這是 OK 的,例如 Netflix 的 AV 帝王也是一個很好看的創業故事)

創業要把它當成是跑馬拉松,除了有堅強的意志力,最後我的忠告就是不要停止學習,當創始人一定要有閱讀習慣,閱讀會幫你解開許多難解的問題,我有辦法透過 Soft & Share 再次重生,也是透過閱讀。

最後一點,一天的行程不要排得滿滿的,保留一些空白,讓大腦放空與喘息,創造力才能保持源源不絕!


Soft & Share 訂閱會員加值服務

找線上課程?試看看 Soft & Share 網站搜尋引擎

✍ 搜尋結果太多?可參考 Soft & Share 搜尋引擎使用技巧


幫我們個小忙!

使用 e-mail 追蹤 Soft & Share

Image by Walter Frehner from Pixabay

Comments are closed.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